(网经社讯)5月19日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对省内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治理。近期,经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查,共发现58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,对其中44家APP所有者下达了处置通知书,要求限期完成整改。
19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通报
据网经社法律消保台(LAW.100EC.CN)了解到,截至目前,尚有19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:分别是可宝网、鹿马商家助手、幸福专车司机版、宅品匠、直属、景瓷在线、圆梦签到、圆梦新征程、静听、学想教育、卡运鸿、简单、杰神电竞、乐逛家具网、百年供销、铜心众创、菜大鹏、小布洗车。
江西省通信管理局通报存在问题的APP名单
江西省通信管理局要求相关APP所有者自本通报之日起7日内完成整改,如逾期仍未落实整改,将依法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。
违规问题集中五个方面
从违规问题类型来看,19款APP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。
(网经社注:图片由AI生成)
其一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,例如“可宝网”“卡运鸿”等APP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地理位置、通讯录等敏感信息,甚至通过后台静默运行持续追踪用户行为,严重违反了“最小必要”原则。
其二是强制、频繁、过度索取权限,如“鹿马商家助手”在用户拒绝权限申请后强制退出,或“小布洗车”在无关场景下高频弹窗请求权限,既干扰用户体验,也违背了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关于权限合理性的规定。
其三是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,部分APP通过虚假宣传诱导用户下载,或强制用户接受非必要功能(如自动推送广告),此类行为涉嫌欺骗误导,破坏市场公平性。
其四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,如“杰神电竞”“乐逛家具网”未经用户授权将数据共享给第三方,甚至通过SDK绕过用户授权流程,直接传输至服务器,存在数据泄露风险。
其五是服务体验与用户权益保障不足,例如“圆梦新征程”未提前告知服务事项,“铜心众创”设置账号注销障碍,直接损害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,凸显了部分企业对用户权益保护的漠视。
造成APP违规的四个原因
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。
首先,企业合规意识薄弱,部分开发者对法律法规缺乏认知,或为追求商业利益选择性忽视合规要求。例如,为提升广告精准度,企业可能通过隐蔽手段绕过用户授权流程,而小型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,难以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。
其次,监管力度与技术手段不足,尽管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已开展专项行动,但面对海量APP的动态更新,监管资源有限。部分违规行为(如通过SDK间接收集数据)隐蔽性较强,需依赖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深度检测,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能力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场景。
再次,用户维权意识不足,多数用户在下载APP时忽略隐私政策,或对权限请求的合理性缺乏判断能力。
此外,维权成本高(如需收集证据、提交投诉)也导致用户监督作用受限。最后,行业生态与竞争压力促使部分企业采取“数据驱动”的运营模式,通过强制推送广告、捆绑下载等方式短期提升用户活跃度,形成恶性循环。
如何构建APP用户权益保护长效机制?
针对上述问题,需从多方协同发力推动改进。
首先,强化企业合规主体责任。企业应建立隐私保护专项团队,定期开展法律培训,并将合规要求嵌入产品设计流程。例如,通过“隐私设计”理念,在开发初期即考虑数据最小化原则。同时,引入隐私计算、数据脱敏等技术,减少敏感信息外泄风险。
其次,优化监管体系与技术手段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APP进行动态监测,建立黑名单制度,限制多次违规企业的业务范围。加强跨部门协作,形成“事前预防—事中监控—事后追责”的闭环管理。
(网经社注:图片由AI生成)
再次,提升用户隐私保护意识。通过媒体宣传、公益课程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,引导用户理性选择APP并主动举报违规行为。同时,简化维权流程,例如建立一键举报功能,提供法律援助服务,降低用户维权门槛。
最后,推动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。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APP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,明确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。鼓励企业探索“数据脱敏+用户授权”的商业模式,在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之间寻求平衡。
【小贴士】
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运行10余年来,与全国近千家网络消费平台建立对接,影响1亿+网络消费用户,新系统实现一键投诉、24h在线、自助维权、同步直达、实时处理、进度查询、评价体系、法律求助、大数据分析等诸多功能。目前,平台“绿色通道”服务向广大网络消费平台开放,平台可自主申请入驻,实时受理、反馈和查询用户满意度评价。为了更好地营造公开、透明、健康的网络消费投诉环境,“电诉宝”公开版已正式上线,新增用户投诉实时受理动态、月度平台投诉量TOP10、热点投诉地区、投诉榜(依据投诉量排行)等模块,让投诉过程透明化,一手掌握信息动态。